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

存茶五要


按下圖片取得640x480解像度 Click to view 640x480
  究竟茶友家中是否適合儲存普洱茶,那就先要了解儲存普洱茶的基本要點,一般為「存茶五要」,掌握了箇中的道理,儲存普洱茶就很輕鬆、隨意:

溫度:攝氏20度~攝氏30度
濕度:百份之70~80(不建議暴露於太高濕的環境)
光線:不見光、黑暗的環境
通風:適度的通風
環境:無雜味

  上面所提及的只是最理想的陳化環境條件,如果其中一些條件偏離了這個理想的範圍,會對茶有影響嗎?影響當然會有,只是程度上的分別,是嚴重影響或是輕微影響。例如:如果相對濕度上升至 85%,而茶餅又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,那麼‧‧‧

詳情請參閱:【浮雲茶記】
http://www.cloudsteacollection.com/html/weblog/weblog.html

2011年9月29日 星期四

熟茶的優勢


按下圖片取得640x480解像度 Click to view 640x480
  由於熟茶少了長年的倉儲存倉費及儲存其間的風險,至少使熟普洱的價格具相當的競爭力,而且熟茶有它獨特的陳香醇厚,使它多年來成為了大眾及入門新手的選擇。

  如果熟普的陳味可以完全與陳年普洱生茶相比,那當然是無與倫比。可惜,熟茶所謂的「當天飲用」,茶質上會與「陳年普洱茶」有差距,因為此「陳」不同彼「陳」,熟普洱茶製作出來「陳」味與陳年生普的「陳」味仍然有口感上及活性上的差距。

  優質熟茶的應該可以表現出:

  1. 水甜
  2. 質厚
  3. 醇厚
  4. 耐泡
  5. 便宜或性價比高

詳情請參閱:【浮雲藏茶.網絡文章】
http://www.cloudsteacollection.com/html/webart/webartframeset.html

理想的陳年普洱茶


按下圖片取得640x480解像度 Click to view 640x480
  最為理想的普洱茶質當然是:「甘香、醇厚、無雜味,還要是生茶自然發酵的」,那就是上上之品,百喝不厭。

  市場上,確實是有這些理想茶品的,例如: 1970 年代乾淨的中茶簡體1980年代乾淨的 8582 等等(已撇開了更昂貴的印級茶及古董茶)。不過,這些 1970 年代/ 1980 年代茶品的價格,貴得連收入不錯的中產人士,都覺得喝不起,根本不是一般民眾可以負擔的消費,而這些茶品,現今也變成了富豪的飲料。那麼,新手們喝一壺普洱茶,難道都要上百、上千港元嗎?這就脫離了「柴米油鹽醬醋茶」當中的茶了,因為這個茶是指一般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之中的解渴茶品。

普洱熟茶


按下圖片取得640x480解像度 Click to view 640x480
  「普洱熟茶」是進一步將製作完成的「普洱生毛茶」,以人工「渥堆」發酵技術,將雲南大葉種茶內的刺激性物質降解轉化,縮短原本需要二十至三十年的陳化時間,促使「普洱熟茶」可以當天出廠,當天出售,當天飲用,以符合現代社會講求效率的要求。一般茶樓所用的,就是普洱熟茶。如果想方便運輸或儲存,把這些適當發酵的普洱熟散茶,蒸壓成餅,就成為「普洱熟餅」了。

  「普洱熟茶」由於已經「人工快速」降解其刺激性物質,因此,口感醇和,略帶陳味(註:此熟茶的「陳」有別於生茶的「陳」);也因為不用長時間儲存,所以價格相宜。口味不錯的入門熟散茶,有時候,只需幾十港元,就可以購得一斤(600g)。當然,陳期十幾年的熟茶餅,也一樣受茶友追棒,雖然相對同期生茶是較為便宜,但若以熟茶價格論之,則算是價格不菲,動輒也超過一千港元一片。

普洱生茶


按下圖片取得640x480解像度 Click to view 640x480
  「普洱生茶」即以雲南省內大葉種茶樹,經採摘、殺青、晒青後所製成的茶葉,是為「生毛茶」,亦即「生普洱」,但很少人以散茶型式長期儲存「生普洱」,多半會把它壓縮成型。將這些「生毛茶」按適當比例調配混和後,將之壓成茶餅形狀,即成為「普洱生餅」。

  年期較短的「普洱生茶」,由於刺激性很大,不適合經常飲用,要經過長時間的陳化,方變得醇和可口;由於沒有經過「人工快速」降解,因此,其活性相當高。經漫漫長路陳化後,陳期三十年的普洱青餅茶(圖:A0626),不但有醇和口感,茶湯更是高潮迭起,相當受茶友歡迎,但缺點是要等太久才陳化理想,而且價格非常高昂,動輒幾千、過萬,甚至十幾萬港元一餅茶。

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

【現飲價值、陳化價值與內在價值】


按下圖片取得640x480解像度 Click to view 640x480
  
  如何能分析出哪一餅茶是值得茶友花銀子去換取回來細細品嚐呢?其實,當中可以細分為「現飲價值」、「陳化價值」與「內在價值」。

  「現飲價值」是指普洱茶品今天當下的品飲價值;而「陳化價值」就是先收藏,後品飲的價值。相信茶友們都清楚,有些所謂的普洱茶,買回來時挺好喝的,但卻越藏越不好喝,那麼此茶就是具「現飲價值」,但卻沒有「陳化價值」。有些普洱茶買回來時雖然不太好喝,但經過若干年後,就會出現理想的口感,那就是說有「陳化價值」。而至於「內在價值」,簡單來說,就是:

  「內在價值」 = 現飲價值 + 陳化價值

  當然,亦有些高端的普洱茶,若現在喝的話,除了有當下品嚐的特色風味,而且經久存後,茶質將風味更佳。因此,這些茶品既具有「現飲價值」,也有「陳化價值」,可以做到邊喝邊藏的效果,是十分理想的。在這種情況下,這一類茶品的「內在價值」是比較高的。

浮雲(中國香港)
【浮雲藏茶.自家圖區】

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

電影「鬥茶」的啟示


按下圖片取得640x480解像度 Click to view 640x480
click to enlarge


第30期普洱雜誌(2009年6月號),浮雲曾引述電影「鬥茶」的對話內容。

節錄如下: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【電影「鬥茶」的啟示】

談到喝好茶,除了茶要好之外,更要環境好、品茗的心情好。筆者最近看了一套二零零八年的電影-《鬥茶》,由周渝民主演。起初以為此電影乃表達鬥茶的背後含義。把電影細心看過後,才發現原來戲中有帶出茶的「和諧之美」、「寧靜致遠」的深層茶意義。因此,筆者把電影中的一些茶人對話節錄起來與茶友分享。這些話語,實在是值得在這情緒比較波動的年代讓茶友想一想(括號代表該對話在劇中出現的時間):

1. 「人為甚麼會喝茶?會喝茶的也只有人。」(00:31)
2. 「真正的鬥茶是面對自己,鬥茶的對象,也就是自己。」(1:25)
3. 「和自己打戰,沒有甚麼輸和嬴。」(1:34)
4. 「茶,只不過是茶。」(1:35)
5. 「喝甚麼茶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要看跟誰喝。」(1:37)

這幾段對話都是發人深省的。平日筆者多半是寫一些實用性的茶文章,這次分享的是,茶除了用金錢價值來衡量之外,其實茶本身並沒有一個預設的立場,好茶與壞茶是人賦予的評價,如電影中所言:「會喝茶的也只有人。」

在一場茶局裏,茶人各自拿出自家認為上乘的茶品來與朋友分享,許多時候,本來是以分享為目的的茶聚,在討論過程,就會漸漸地偏向了茶質的好壞,像似是要分個高低似的,年份怎麼樣、倉儲怎麼樣、回甘怎麼樣等等,表面上好像是茶與茶之間的比試,但實際上,不同人來試茶,又會有不同的結果和答案。所以,在一場茶的聚會裡,如果可以好好的欣賞每一杯茶,把心情放下來,把比試的心暫時擱開,那麼「茶的對象,也就是自己」,結果會是:「和自己打戰,沒有甚麼輸和嬴。」

由於筆者與茶有緣份,通過茶作為媒介,與各路茶人一同喝一口好茶,但發現,最愉快的喝茶經驗卻是與三五知己天南地北,即使那只是一杯很普通的茶水,那個時刻已經很足夠了,所以筆者對戲中結尾所云,深表同意:「喝甚麼茶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要看跟誰喝。」希望各茶友都可以找到茶的知音,一起品茗一些好茶,暢談生活中的細節與品味。